汪琼,点灯人大学会员专享课一年级导师,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老师,高级教师,安庆市儿童阅读研究推广中心秘书长,《小学语文教师》教坛新秀,《当代教育家》个性教师,事迹被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报道,致力于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。
怀疑,或坚信,无论怎样,我的课外阅读课程化之路,于2012年9月份就那么突然也必然地起步了。
我怀疑什么呢?怀疑靠着一本本语文书、一套套试卷习题霸占语文课堂,是否真的能培育内心充盈的人?
我坚信什么呢?坚信语文教育没有捷径,读、写、行、思四度空间共建,才能涵养学生强大的头脑、丰富的心灵。
坚信也罢,怀疑也好,其实都源自我的经历。
我的小学、初中、师范,用今天的眼光回看,都是教育质量、管理水平、办学条件等各方面都非常薄弱的学校,不是撤并就是消逝,早已是历史烟尘。
在那些偏远,闭塞,贫穷的地区,教辅资料听过但没见过。试卷只有在学期期末才能见面,至今还记着那油墨香。可是,靠着逮到字就读、拿到纸就写的“傻劲儿”。语文,倒成了我安身立命之本。
漫长的困惑与思考之后,再经韩兴娥老师《踏上阅读快车道》一书的刺激,我决心从课程入手,根深课堂,着眼生活,改变语文教育生态,用行动让孩子们童年不同样,全力实践“5+X”语文课程变革:
5:是指将国家教材、《日有所诵》、《新语文》、中华传统文化读本、经典儿童读物同时引入课堂。
X:是指每学期不定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。
从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,那四年,我们没浪费一个早读。《日有所诵》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》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》等相互穿插,花样诵读,各样互动,擦亮每一个清晨;那四年,边角料时间都用上,我们共读了8本《新语文》;那四年,每周必上绘本课,近200本绘本陪我们度过共绘时光;那四年,用老师、家长、同学互荐的方式,我们了解并阅读《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启蒙书》、国际大奖小说系列、《林汉达历史故事集》等各类经典儿童读物;那四年,从自来水厂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,我们每学期都在家长志愿者协助下游学,让学校也在窗外。
《日有所诵》第五版 1-6年级
当然,那四年,从最初考试成绩年级靠后导致本就潜伏的质疑与嘲讽蜂拥而起,到逐渐有老师让我推荐适合各年级的读物,我也在冰与火反复煎熬中百炼成钢化为绕指柔。
我要做的,不只是推荐几本书让孩子回家阅读,而是探索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学校时间,提供一种更贴近儿童、更接近语文本质的教育方式。
也许会有人问:难吗?我需要应对的不仅是教学惯性,还有纷繁人心,不难才怪呢!但我本“犟龟”,认准方向就“固执”前行,这种“犟”,似乎也有它的意义。
2015年下半年,迎江区、开发区教育局开始邀请我去做讲座,让我分享课外阅读课程化实践,讲座主题为《生命,从来就在彼此成全》,那些从实践中长出来的鲜活案例和生动故事,冲击着同样被围困的一线老师。
那时,迎江区教研室江兴玲主任,力邀我联合市区热爱阅读、相信阅读力量的草根老师们,成立“悦读工作坊”,让大阅读遍及城区每一间教室。
感动于江主任教育情怀与视野,我起草成立方案,工作坊于2016年3月26日正式成立。这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,加入者都是本着对语文教育之道的追寻而自发参与。除了在各自班级实施大阅读,我们还轮流承担到社区、图书馆、乡村小学去推动阅读、上示范课等。
其中,四照园小学江小琴老师摸索出“宋词课程”,双莲寺小学朱丽芳老师打造了“世说新语课堂”,华中路第一小学黄小卉老师开发了“读写绘课程”等。在此期间,我们都是秉持共同信仰,借助个人爱好,发挥教育智慧,架构出个性化阅读课程,既成全了孩子,也找到自己的专业生长点。
2016年8月份,适逢徽派语文网络教研,悦读工作坊7位代表向安徽省小语教师分享如何开发并实施个性化阅读课程,反响巨大。同年6月,《当代教育家》刊登了《犟龟的语文教育之道》,亦推介了我4年的探索之路。
2016年9月,对我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拐点。我从高琦小学来到十里中心学校,开始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涯。虽然出生在乡村,但我离家很早,这次转身落地,城乡教育巨大的鸿沟突然横亘在我眼前,触目惊心。
我们班35个孩子,留守儿童6个,单亲家庭的孩子4个,心智障碍的孩子2个,还有无法统计的流动儿童。
遇见他们时,这群才6岁的小孩,早已问题丛生。抱怨无用无效,怎么办呢?继续打“课外阅读课程化”这套牌!而让我确信这套牌威力的,反倒是那些学习有障碍的小孩。
我们班的图图(化名),刚来时,眼神不看人,说话口齿不清,下课不是打同学就是被同学打,上课不是四处溜达就是钻课桌底下,让老师们头疼不已。
奇怪的是,这样一个小孩,每天早上听着小朋友读《日有所诵》,他居然能背!尤其喜欢绘本课,那次读完《我是霸王龙》,一下课他就拿过这本书,拽着我的手指,拖到文字那块,吱吱呀呀的,意思是叫我再读给他听。这些细节鼓舞了我:如果大阅读对图图都有效,对其他小孩应该更有用。
这一年半,自然也辛苦异常。我一边抓学生阅读,一边改善家长教育观念,同时,还要承担全校大阅读指导工作,引导老师们如何进行绘本教学、怎样设计整本书阅读等。
教育的本质是影响,渐渐地,孩子们行动起来,老师们课堂上也行动起来,班级活动家长也参与进来。至暗时刻,微光亦是力量,11月23日,《安徽青年报》整版刊登《阅读,温和而从容的力量》,推介大阅读走进农村小学课堂的故事,对彼时焦虑、疲惫的我,多少是一点支撑。
2017年,我的推广之路就顺利得多。
3月4日,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《新闻直播间》专题报道“让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”,介绍安庆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情况,我作为代表人物被重点报道。
4月,安庆市教研室筹建市儿童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,我担任秘书长一职。成立仪式上,我作为代言人致辞,并执教《嘭嘭嘭》推荐课。中心在各县区招募核心成员,建起微信群,运营公众号,同时,各县区教研室成立配套的推广中心,并借助皖新传媒、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社会力量,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儿童阅读工作。
从一个人起步,到一群人携手,再到一个机构整体推广,受益群体日益增加。6月份,《小学语文教师》刊登《网红身后的语文教育》,将这项探索推介给更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群体。
但城乡两种任教经历,让我意识到课外阅读课程化在农村更为迫切,也更为经济。因此,我更多往偏远的农村小学跑。农村太大,而个人力量终归太渺小,从不会借势的我,也慢慢懂得要依靠平台的力量,比如亲近母语等大型教育组织。
这一年,各推广中心的核心成员,先后在安徽省农村教师国培项目、安庆大讲坛、安庆师范大学、宿松县、潜山县、望江县等各处举办讲座几十场,绘本阅读、整本书阅读等示范课,也有上百节。渐渐也是——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十多年来,我亦坚持读、行、思、写并行,累积文字100万以上,上传到博客、QQ、微信、简书等,点击率几十万。教师博览、守望新教育、点灯人教育等公众号都推送过我相关文章(延伸阅读:《五年来,我这样把绘本带给孩子》),纸媒也发表了60多篇,包括《名作欣赏》《小学语文教学》《教育读写月报》等核心期刊。我想文字也许如春雨,可以让大阅读随风潜入夜。
朋友问我:人家名师纷纷往大城市跑,你究竟在乡下折腾个啥?没名没利的!
我没说什么,只分享了一位村小女老师写给我的一段话,它存在我手机里,守护、支撑着我平凡生活中的不屈梦想———
“汪老师,您好!您上次讲座后复制给破凉小学100本电子绘本,传到我们这只有几本。我为孩子们读了这些故事,他们很喜欢:读了《巴巴爸爸回到地球》,他们说要保护地球上每一棵树、每一只蚂蚁;《大棕熊的梦》让他们知道生命的诞生是如此美好;还读了《小棕熊的梦》《月光男孩》《獾的礼物》……每次读绘本,他们都好安静。下课时有孩子跑过来说:“老师,你读故事时,我眼睛都没眨呢。”我很爱我的孩子们,但我收到的绘本已经读完了,能向汪老师再讨一次吗?不仅仅是孩子喜欢,我也喜欢,《爱心树》《猜猜我有多爱你》《一片叶子落下来》都给我深深的感触!麻烦您抽空发给我一些,可以么?非常感谢您!”
后来,我将手头600多本电子绘本打包发送给她。
我无法表达的,其实,这个故事都替我说了!
相信,你也是懂我的。